一、现场紧急处理
中毒事件的处理要严格按职责分工进行。
事件发生后,首先要根据事件发生的初步情况,对事件可能对健康带来的影响危害进行快速评估,这些评估应该包括现场毒物种类(化学物本身和其新生成物)、各种物质的量以及其可能的毒性作用和可能带来的物理(爆炸、倒塌)伤害。
同时要掌握可以调动的各类救援力量,包括专家、队伍、物资和技术等。
根据快速评价得出的初步信息,迅速落实具体控制方案。
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迅速调集中毒处理相关部门,根据职能,落实具体任务。
卫生系统在救援中的任务是现场对人员的紧急抢救,中毒患者的救治及事件卫生学评价。
每个参加救援的人员都要严格按照统一的部署,在规定的区域内开展工作。
根据危险程度,要围绕事故现场划分危险区域。
热区(HOT ZONE,红区)是紧邻事故污染现场的地域,一般用红线将其与其外的区域分隔开来,在此区域救援人员必须装备防护装置以避免被污染或受到物理损害;
温区(WARM ZONE,黄区)围绕热区以外的区域,在此区域的人员要穿戴适当的防护装置避免二次污染的危害,一般以黄色线将其与其外的区域分隔开来,此线也称为洗消线,所有出此区域的人必须在此线上进行洗消处理;
冷区(COLD ZONE, 绿区)洗消线外,患者的抢救治疗、支持指挥机构设在此区。
事故处理中也要控制进入事故现场的人员,公众、新闻记者、观光者和当地居民可能试图进入现场,对他们本人和其他人带来危险。所以,首先要建立的分离线是冷线(绿线),控制进入人员。位于热区的伤亡人员一般要由消防人员抢救出,并通过特定的通道将其转移出热线(红线),交给位于温区的救护人员,救护人员要避免被污染;被污染的伤亡人员要在被洗消后转移出温区,最好能够建立洗消区,洗消区分成两种,一种处理伤亡人员,另一种处理穿戴防护服的救援人员。
在伤员运转到医疗机构前,要将伤员检伤分类(triaged),以便使伤员得到最有效的救治。
一般将伤员分为:
①需紧急处理的危重患者,即出现可能影响生命的损害或指征,如窒息、严重出血,昏迷,呼吸超过30次/分,血压低于80/50 mmHg等(红色)。
②可延期处理,即不严重的伤害或中毒,可随后处理或转运(黄色)。
③无需处理,即未中毒、无伤害或轻微中毒或伤害,不需要处理和转运,有时需要观察(绿色)。
④死亡/濒死,即无呼吸,无脉搏(黑色),双侧瞳孔散大。
处置原则:以提高抢救成功率为主,按检伤标志分级处理。①红色—立即就地抢救;②黄色—简单处置后转送中心治疗;③绿色—需入院的转送中心,进行医学观察;其他人员视情况指定时间、地点医学观察;④黑色—待红色标志病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立即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