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筑物防火性能化的发展以及人行为机理的复杂性,要求应用更多的学科研究建筑物火灾中人的行为与安全疏散理论。行为矫正学是一门基于过去经验与实验研究的学科,笔者在阐述其基本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灾害事故中应用此方法的模式,然后结合高层建筑物火灾疏散的特点,对高层居民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如何矫正人的一些不正确F行为和提高火灾安全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矫正模式的功能和干预的措施。
1 前 言
基于性能化标准的防火设计方法是当今国际上正在被逐步采纳的一种先进的设计方法,它是从基于单一的规格式标准的“处方式”设计方法发展成为以规格标准和性能标准为依据,而更强调性能标准的实现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应用这一体系需要许多基础数据与理论,其中包括建筑物火灾中人的疏散安全与行为理论。鉴于建筑物火灾的复杂性与人的行为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需研究人行为的机理、模式、影响和控制建筑物火灾中的人的理论与措施,以保证建筑物的性能化设计思想能快速发展。
人的行为是指人的外观活动,它是由一系列的动作、运动、反应构成的。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既是人的有机体对刺激作出的反应,又是人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实现其预定目的的过程。行为矫正学是行为科学理论体系之一,它本身是一门心理学的方法,主要来源于B.F.斯金纳(B.P.Skinner)的工作,最早用于临床心理学方面,目前已在许多领域中成功的应用于改善许多人的行为问题,例如:用于灾害事故中的伤害研究。笔者就是用它来研究火灾发生后,处于受灾区域中人的反应问题。
2 行为矫正的机理
行为矫正经过I.P.巴甫洛夫(1vanP.Pavlov)、E.L桑代克(Edward L Thomdike)、J.B.华生(John B.Watson)和B.P.斯金纳(B.P.Skinner)等心理学家的研究,已经建立了许多解释人类和其他动物的行为原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行为强化。它是行为被紧随其出现的直接结果加强的过程。当一个行为被加强时,它就更有可能在将来再次出现。
(2)行为消失或行为弱化。一个以前被强化的行为,不再导致具有强化作用的结果,并且因为这个原因行为在将来不再发生。行为消失的结果是行为的减少和停止。
(3)行为惩罚。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了,这个行为之后紧随着一个不愉快的结果,于是,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
(4)行为刺激控制。如果由于某个特定的前提或者某个刺激群体中的一个刺激的出现,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了,那么,就说这个行为得到了刺激控制。刺激控制通过刺激辨别训练过程形成,刺激辨别训练过程是指行为在一个刺激(或刺激群体)出现时得到强化,而在其他刺激出现时不被强化。
(5)行为反应性条件反射。它有别于前面的操作性行为,反应性行为是与前提因素相关的,是基于前提的一种反应,因此,反应性行为既受前提因素的控制,同时又包含了对前提因素的处理。
3 灾害事故中行为矫正应用的模式
根据以上行为矫正学的机理可知,在某一特殊情形下人们的行为取决于过去的经验和行为情形的相似性。因为人一般不可能面对两个完全相同的情形,尤其在灾害事故中。但对处于某一具体的灾害事故中的人而言,所应采取的最佳行为应该是惟一的,如果人们当时根据过去的经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符合要求,那么就有可能受到更大的伤害,因此,需要改变当前的行为,也就是对行为进行矫正。建立行为矫正的模式的步骤如下:
(1)行为评价。因为行为是与某一具体情形密切相关的,所以,在这一步骤中主要弄清楚这两方面的内容:①发生行为时的环境和情形;②发生了怎样的行为。
(2)功能分析。在行为矫正中仅知道发生行为时的环境和情形及发生了怎样的行为是不够的,还要对行为进行干预和改变,研究行为的动机更为重要,由此须对行为进行功能分析。
(3)干预。在行为评价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行为强化、弱化、惩罚、刺激控制和反应性条件反射的原理。选择一些技术改变当时的环境因素,以达到改变环境的目的,或对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强化那些对减少事故伤害有利的反应,弱化那些对减少事故不利的反应,培养人行为的反应性条件反射。这些技术可通过实验研究获得。
(4)监视和评价。对事故中人的某些行为进行了干预,使之发生了改变之后,为进一步使之泛化,需要对其进行监视和评价。对事故中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应用系统安全的评判方法来评判行为在整个过程中是否符合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