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部门公布了《关于近期本市亡人火灾事故多发的情况通报》,着重讲到了市郊火灾明显增多,尤其是市郊区域亡人火灾共发生9起,死亡9人,分别占亡人火灾总数的69.2%、64.3%。从2005年全国火灾总量看,农村火灾四项指数明显呈上升趋势,其中,发生火灾8.6万起,造成1593人死亡,火灾起数和死亡人数超过总数的61.9%和64.2%。当前,农村消防工作凸现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已不容忽视,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势在必行。
为此,笔者从所从事岗位的角度,谈谈市郊结合部居民火灾的特点和扑救对策。
一、市郊结合部现状分析
(一)“圈地运动”改变了农村万绿丛中袅袅清烟美景。
由于城市经济圈的辐射和环境的因素,许多大中型生产厂家从城市搬迁到了农村重新开辟新的天地,到处规划土地,建筑围墙,营造厂房;另是,由于仓储物流业的兴起,从村、镇到处兴建仓库出租,在农村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物流集散中心。如我支队各中队辖区内去年新建,再建200多家中、小型生产单位和物流中心。但消防基础设施薄弱,整体布局未经统一规划,消防通道、消防灭火装备、消防法人消防意识淡薄等,问题较为突出。
(二)惜日独门独户农家居舍如今变成打工者的集体宿舍、旅馆。
农村经济的发展,拥来了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往日的农民如今变成了房主,原来的一户被人为分割成十几户,甚至几十户,通道小得仅能容得一人通行。更有的在楼梯下“落户”住着7、8个人。我支队新泾中队辖区九十七个小生产队,每一个生产队都有这种现象。有的租房只作宿舍,有的宿舍、商品堆放“二合一”;家家有液化气钢瓶、电器设备、汽油等;同时,打工者的素质也参差不齐,火灾隐患十分严重。
(三)消防设施“星星点灯”,更多的是“聋子的耳朵”。
由于市郊在小城镇改造、招商、厂房建设上,镇、村级领导者、私企法人在消防管理的软环境方面相对较差。特别个体私营企业消防法制观念淡漠,消防宣传点多、面广、线长,消防教育难以普及,安全管理混乱、投入不足,火灾防范措施不落实,预防和控制火灾能力低。据统计2005年全国私营企业共发生火灾9千起,造成227人死亡、536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25亿元,分别占全国各经济类型火灾总数的32.1%、50.1%、57.6%和54.3%。
(四)农村消防组织流于形式。
有些经济较富裕的农村,虽然按照《消防法》有关规定,建立一些义务消防组织,但由于得不到政府和群众的重视,消防组织又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且消防装备配备落后得不到及时的维护保养,消防工作处于架空状态,致使很多民间消防组织名存实亡,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二、火灾特点
(一)室内空间小,可燃物多,火灾危险性大。由于大量的人员居住在一间只有几个平方的室内,空间小,通道狭窄、火灾荷载多(液化气钢瓶、汽油、柴油等),易积聚热量和发生“火烧连营”。
(二)留守人士防范意识差。目前,大多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老、小两代等弱势群体消防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发现火灾报警晚、防控逃生能力差,极易导致人员死亡和财产损失。从《通报》中可以看出,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死亡2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10人,占死亡人员占总数的85.7%。
(三)建筑设计不合理,易发生立体燃烧。一是部分建筑使用时间已较长,且多数为木结构,楼中楼,房内房的现象很多;二是房主擅自使用易燃材料分割,没有足够的防火间距,一处着火就会迅速蔓延,造成立体燃烧。
(四)厂居混建,灾害发生影响范围大。部分私企主为了一己之利在居住边办起了加工厂、化工厂等,大量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易燃气体,埋下了许多危险的根源。如2005年7月3日南惠东路发生液氨瓶爆炸,造成周边千米范围内百余人受伤,大量居民被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