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阐述了状态检修体制模式,指出了我国现行检修体制的利弊,说明了检修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推行状态检修的建议。
关键词:发电设备;检修体制;状态检修;改革
发电设备的检修体制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从改正性检修到定期预防性检修(同时期的还有日本的TPM—全员生产维修,美国的RC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最终必将过渡到以设备状态检测为基础的状态检修。目前我国电力设备的检修管理体制大部分仍停留在定期预防性检修阶段,但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设备趋向于高参数、大容量、复杂化,其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检修投入必然大幅度上升。同时,面对这种情况,现行检修体制的缺陷亦明显地暴露出来。因此,摸索、引进、借鉴先进的维修方式和维修管理体制代替或补充现有的检修体制已势在必行。
1 现行检修体制的优缺点
目前我国电力设备的维修体制是定期预防性检修,再加上故障临时性维修。定期检修是以时间规定为特征的计划检修,是经验性地掌握了设备平均故障率后,确定检修周期,进行相应规模的检修。它是中国传统的检修体制,来源于苏联的经验,其大小修的项目内容、周期、工期均按电力主管部门颁发的全国统一规定的规程执行,对设备实施事前的定期、全面检修,其中包括对一些零部件的更新,达到使机组功能全面恢复的目的。通常在两次大修期间,都会出现几次由于临时停运引起的故障维修,故障维修是事后的非计划的检修,它一般仅针对性地维修故障部件,使机组在最短时间恢复运行。这种维修策略在中国长期采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保证设备可靠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电力工 业的发展,电力设备趋向于高参数、大容量、复杂化,现行检修体制明显地暴露出“临时性维修频繁、维修不足、维修过剩、盲目维修”等缺陷。
2 状态检修体制
2.1 状态检修
状态检修是在对设备状态进行检测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设备状态和分析诊断结果安排检修时间和项目,并主动实施的检修方式。它以设备当前的实际工作状态而非传统的设备使用时间为检修依据。状态检修是通过先进的状态检测手段及寿命预测手段,判断设备的状态,识别故障的早期征兆,对故障部位及其严重程度、故障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并根据分析诊断结果,在设备性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或故障将要发生之前进行维修,为设备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和管理保证的一种现代管理方式。
2.2 状态检修的实施思路
状态检修的实施可以简单概括为检测、分析和诊断、预测、检修决策、检修实施、检修评价。可表示 为如下工作框图。
状态检修的实施是通过评估了解自己的现状,确定工作目标;采用可靠性为中心(RCM)的分析方法来确定各种设备所应选用的检修方式;根据需要合理配置监测诊断系统,对设备进行监测;建立运行维修工作站(O&M工作站),与诊断系统相连接,获取各种操作、运行数据,综合分析设备状态,提出检修建议;通过计算机维修管理系统(CMMS)进行处理,根据设备的状态和生产需要,作出检修决策,合理安排检修工作;同时建立一套机制,对检修结果进行评价,不断改进和完善检修及管理方式。
3 检修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多家办电、发电侧市场的开放,发电企业逐渐成为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成威尼斯城为企业追求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实践,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此国内一些发电企业在其主管机关和研究机构的支持下,先后引进并开发了一些先进的检修管理方式和检测技术。计算机维修管理系统(CMMS)的应用,锅炉四管泄露在线检测技术、电气绝缘在线检测技术、远红外成像技术、油质在线监测系统、经济运行专家系统、蠕变在线监测等监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为实施发电设备状态检修的改革打下了基础。同时总结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在电力行业推行状态检修具有直接的效益:延长了设备定期检修间隔,减少了总的检修时间,节省了大量的维修费用;提高了电力设备可用系数,增加了发电能力,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确保了发供电可靠性,降低了维修成本,减少了维修风险。如山东省电力局1995年制订了供电系统设备维修管理办法,逐步推行供电设备的状态检修,取得了可观的效益,使设备临修减少10%,大修工作量减少20%,部分维修工作周期大大延长。所以,状态检修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4 建议
检修体制的改革是大势所趋,但改革(或革新)是一种超越,也是一种模仿、学习、探索和实践的过程。由于状态检修不仅仅是一个只牵涉到检修对象的微观问题,而是涉及到经营、管理、技术的综合性问题。如何实现从现有计划体制到状态检修体制的过渡以及状态检修的推广,涉及的面很广,而就我国
现有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要全面实施和推广状态检修还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提出一些建议。
4.1 完善管理体制
状态检修的实施是涉及经营、管理、技术的综合性问题。总结国内外的实践经验,状态检修的实施,50%以上要取决于管理工作。现有体制是每年由发电企业上报年度检修计划、项目、费用申请,由省公司或董事会核定费用。一般核定后就不再变动,这样往往存在过修或欠修,不利于状态检修,应将现有体制改为省公司或董事会规定年度发电量和总成本(或总利润)、指标及其奖罚条件,由发电企业或经营班子根据设备状况和状态检修的要求,确定检修实施计划,省公司或董事会负责监督,从而更有利于状态检修的实施。
4.2 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
具体实施人员对状态检修知识的掌握程度是确保状态检修计划和技术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实施状态检修前,应组织尽可能多的人参加培训,其中包括点检员、检修人员、运行人员、管理人员。培训的重点应放在状态检修的基本原理、实施过程,尤其是技术的应用上。例如,常见的静态诊断仪器的使用(如红外线成像仪的使用)、润滑油分析技术、在线监测诊断系统(如在线连续振动监测与诊断专家系统)的使用及其他一些相关的新技术知识,使他们尽快掌握状态检修信息的收集、整理、规划、寿命管理和状态检修决策方法等。
4.3 寻求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系统的支持
随着远红外成像技术、油质在线监测系统、经济运行专家系统、蠕变在线监测等监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状态技术已初具规模。但离所有设备进行状态检修的需要还有很远的距离。由于对许多设备故障机理研究不够,检测手段不足,获取的信息不全,寿命管理的计算边界、计算原则和评价标准等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因此,需要开发先进的监测系统和故障诊断、分析系统,充分积累设备的信息资料。发电企业应充分应用现有的CMMS等系统进行设备状态管理,同时研究开发和委托研究开发状态检修风险预测分析,状态检修决策系统,使用可靠性和寿命管理辅助支持系统,使状态检修管理不断完善。
4.4 建立优化检修的思想
在改进现行的检修体制时,应选择合理的检修策略,不必受哪一种特定维修体系的约束,也不能简单地用某一种方式来完全取代。合理的检修策略应融故障检修、定期检修、状态检修为一体,将各种检修方式优化组合。在保证合理的可靠性的前提下降低检修成本。也就是说,推行状态检修,不局限于状态检修本身,而应有全面优化检修的思想。针对我国现有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传统计划检修体制积累的丰富经验,结合状态检修实现全面优化检修的思想,循序渐进,先辅机后主机,先简单后复杂,不能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盲目实施。
总之,发电设备检修体制的改革是大势所趋,但在检测设备和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的前提下,应充分发挥传统计划检修体制积累的丰富经验,并与状态检修相结合,实现全面的符合中国实际和企业利益的优化检修策略,引进、开发和应用先进的故障诊断系统、可靠性分析系统(RCM)和现代化管理系统(CMMS),实行点检制度,由简单设备到复杂设备逐步实行,积累经验,并实现由计划检修体制到状态检修体制的稳定过渡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