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涉及各部门、各专业、各级人员的综合工作。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的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企业文化以及经济效益等,在现代工业社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各产业的高度重视。
如何有效地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生产安全,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科学办法。
现代安全理论认为,一起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失误)、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所致。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需要在总结心理学、行为科学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等来提高人的意识和能力;物的不安全状态需要采纳实用安全技术来改善。对于复杂的工业系统来说,如电力工业,直接影响安全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的组织管理因素,已经成为复杂工业系统是否发生事故的最深层原因。为此,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被提到了日程。
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是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从组织整体出发,把安全管理放在预防事故发生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系统达到安全状态。近年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它被认为是安全工作最为有效的管理办法。现在,我国也大力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2001年国家制订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28001-2001)》,为改善我国的职业安全状况,提高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标准。
1、供电企业安全工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不仅包含着人身安全健康问题,同时还涉及电网和设备安全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供电企业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安全生产标准、制度、管理办法等,保证了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需要。但是,安全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与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电力企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理念上不能与国际接轨。我们现行的安全工作方法,只注重于事故原因分析和事故规律的研究,虽然保证了各项防范措施的目的性与针对性,但在超前控制和风险分析、评估与控制方面缺乏实效,被动式的安全管理思想与模式已经不能充分适应现代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
管理方式上缺少科学性。管理技术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以支持企业的全面运行,表面上看安全生产管理各项标准、制度趋于完善,但是由于缺少系统安全思想的有力指导和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方式,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没有形成合力,在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与企业发展、安全工作需要相比差距较大。
管理手段上方法单一。现在的安全工作主要依靠人治的管理和员工的自觉行为,人的因素在安全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以绩效考核代替过程管理,以奖惩机制代替激励机制,抓班组安全建设多,抓管理层的责任落实少,管理失去重心,出现“两张皮”现象,缺少创新的动力。
2、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体系的开发。近年来,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始终把强化基础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和目标,在实现事故超前控制,切实保证广大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人身和设备事故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有效控制。我们在总结和分析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和事故规律后认为,供电企业虽然在多年的工作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安全生产标准、制度、管理办法,但是在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各级人员主观能动性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尤其是与当前电力体制改革要求和安全生产形势需要相比,过去的一些管理方法就显得不够适应。我们要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新型安全管理机制,彻底打破固有的结果型管理、经验型管理模式,吸取和应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全面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为此,我们在考察、咨询和论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于2003年10月拟定了建立一套以整合目前供电企业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为基本框架,以国际和国内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为指导的现代的、先进的、完善的、系统的、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方案。
体系的建立。2003年末完成了体系模型的初步设计和方案审核,2004年1月对省公司系统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知识培训,至此体系开发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全部结束。从2004年2月开始,体系开发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经过全体开发人员的共同努力,3月末完成了全部开发任务,并通过省公司和咨询公司的审核。4月初《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在白城供电公司投入试运行。
体系的内容。《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思想为指导,采用国际通行的“戴明模型”管理模式,按照供电企业自身的管理流程、危险源控制方法等传统模式中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和经验的系统化整合,建立对企业管理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体系的建立不是对现行的供电企业管理制度、标准、办法的否定,而是以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为指导,整合现行的供电企业管理制度、标准、办法,使之形成具备现代管理理念、代表先进管理模式、动态循环并可自我持续改进的先进管理体系,并兼容供电企业现行的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春秋检等全部工作。
对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和经验的系统化整合是整个体系的基础与核心,内容涵盖了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的各个方面。为防止和避免把体系建设成为一个安全工作标准、制度汇编,从而失去对安全生产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在体系开发前我们就明确了体系建立后不进行认证的工作思路。
体系的特点。一是依据国际、国家、行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标准和法律、法规、规程、制度等,通过对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和经验的系统化整合,建立健全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规范。二是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和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健康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的要求建立和运行体系。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健康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的发布正值我们体系开发工作的前期,规范的发布为我们体系开发的整体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和标准,使体系在原来基础上更加完善和细化。三是程序文件的建立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即人身安全、电网安全、设备安全。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中只注重于人身安全管理及控制的基础上,根据供电企业特点增加和补充了电网和设备安全管理及控制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覆盖了生产、技术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保证了体系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3、体系运行情况及效果。
2004年4月吉林电力有限公司《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首先在白城供电公司试运行。供电企业和基层单位严格按照体系要求在目标管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运行控制程序文件的执行、作业指导书编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体系运作方面积累了经验。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实践,先进的安全管理思想和系统化的新型管理机制在各级人员和安全管理工作中基本建立,并随着体系的深入、持续运行逐步体现出其科学性、先进性和实效性。
具体体现在:过去安全管理工作中重结果管理、轻预防控制的传统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使各类事故的超前控制得以真正执行和落实,最大限度地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实现了对危险点、危险源的可控在控,并且使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降至最低。
PDCA循环程式实现了安全生产全过程的闭环式管理,为安全生产工作从单一的经验型管理向全面的、系统的制度化管理转变提供了保证和空间。事实证明,经验型管理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虽然能够发挥一定作用,收到一定效果,但是按照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要求,已经不能适应安全工作实际需要和现代化企业安全管理的要求。体系实施后,通过安全生产的计划、实施、查找与改进等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达到了安全管理标准和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改进的要求。
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得到有效加强,充分体现了安全为经济效益服务的管理理念。安全管理与生产技术管理在体系中有机结合,从组织整体出发,安全生产的过程管理得到切实理顺和加强,实现了安全与生产的协调统一和相互支持,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安全是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降低风险,《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在控制人身、电网、设备事故,降低各类风险方面形成了制度化、系统化、人性化的管理机制,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安全生产为经济效益服务的宗旨。各级人员安全职责和生产分工的进一步明确为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保证,在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建立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系统的安全管理机制,初步形成了“以人为本”、人人参与的安全生产局面。特别是促进各级人员安全职责的落实和强化小型、分散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方面效果尤为显著,过去一些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的生产班组通过体系的有效运作,安全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实施后,其科学性、先进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但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各部门、各方面、各级人员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目前供电企业尚未建立“三标一体”式管理机制的客观形势下,《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实施由于缺少其它体系的有力支持,系统化管理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局限,这一点还需要我们在体系运行实践中做更多的努力和探索。现代化的企业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还仅仅是我们对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式的初步尝试和探索。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全面推进安全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三个转变”,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稳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如何有效地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生产安全,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科学办法。
现代安全理论认为,一起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失误)、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所致。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需要在总结心理学、行为科学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等来提高人的意识和能力;物的不安全状态需要采纳实用安全技术来改善。对于复杂的工业系统来说,如电力工业,直接影响安全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的组织管理因素,已经成为复杂工业系统是否发生事故的最深层原因。为此,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被提到了日程。
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是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从组织整体出发,把安全管理放在预防事故发生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系统达到安全状态。近年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它被认为是安全工作最为有效的管理办法。现在,我国也大力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2001年国家制订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28001-2001)》,为改善我国的职业安全状况,提高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标准。
1、供电企业安全工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不仅包含着人身安全健康问题,同时还涉及电网和设备安全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供电企业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安全生产标准、制度、管理办法等,保证了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需要。但是,安全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与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电力企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理念上不能与国际接轨。我们现行的安全工作方法,只注重于事故原因分析和事故规律的研究,虽然保证了各项防范措施的目的性与针对性,但在超前控制和风险分析、评估与控制方面缺乏实效,被动式的安全管理思想与模式已经不能充分适应现代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
管理方式上缺少科学性。管理技术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以支持企业的全面运行,表面上看安全生产管理各项标准、制度趋于完善,但是由于缺少系统安全思想的有力指导和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方式,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没有形成合力,在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与企业发展、安全工作需要相比差距较大。
管理手段上方法单一。现在的安全工作主要依靠人治的管理和员工的自觉行为,人的因素在安全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以绩效考核代替过程管理,以奖惩机制代替激励机制,抓班组安全建设多,抓管理层的责任落实少,管理失去重心,出现“两张皮”现象,缺少创新的动力。
2、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体系的开发。近年来,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始终把强化基础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和目标,在实现事故超前控制,切实保证广大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人身和设备事故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有效控制。我们在总结和分析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和事故规律后认为,供电企业虽然在多年的工作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安全生产标准、制度、管理办法,但是在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各级人员主观能动性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尤其是与当前电力体制改革要求和安全生产形势需要相比,过去的一些管理方法就显得不够适应。我们要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新型安全管理机制,彻底打破固有的结果型管理、经验型管理模式,吸取和应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全面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为此,我们在考察、咨询和论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于2003年10月拟定了建立一套以整合目前供电企业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为基本框架,以国际和国内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为指导的现代的、先进的、完善的、系统的、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方案。
体系的建立。2003年末完成了体系模型的初步设计和方案审核,2004年1月对省公司系统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知识培训,至此体系开发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全部结束。从2004年2月开始,体系开发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经过全体开发人员的共同努力,3月末完成了全部开发任务,并通过省公司和咨询公司的审核。4月初《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在白城供电公司投入试运行。
体系的内容。《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思想为指导,采用国际通行的“戴明模型”管理模式,按照供电企业自身的管理流程、危险源控制方法等传统模式中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和经验的系统化整合,建立对企业管理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体系的建立不是对现行的供电企业管理制度、标准、办法的否定,而是以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为指导,整合现行的供电企业管理制度、标准、办法,使之形成具备现代管理理念、代表先进管理模式、动态循环并可自我持续改进的先进管理体系,并兼容供电企业现行的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春秋检等全部工作。
对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和经验的系统化整合是整个体系的基础与核心,内容涵盖了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的各个方面。为防止和避免把体系建设成为一个安全工作标准、制度汇编,从而失去对安全生产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在体系开发前我们就明确了体系建立后不进行认证的工作思路。
体系的特点。一是依据国际、国家、行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标准和法律、法规、规程、制度等,通过对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和经验的系统化整合,建立健全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规范。二是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和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健康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的要求建立和运行体系。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健康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的发布正值我们体系开发工作的前期,规范的发布为我们体系开发的整体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和标准,使体系在原来基础上更加完善和细化。三是程序文件的建立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即人身安全、电网安全、设备安全。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中只注重于人身安全管理及控制的基础上,根据供电企业特点增加和补充了电网和设备安全管理及控制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覆盖了生产、技术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保证了体系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3、体系运行情况及效果。
2004年4月吉林电力有限公司《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首先在白城供电公司试运行。供电企业和基层单位严格按照体系要求在目标管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运行控制程序文件的执行、作业指导书编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体系运作方面积累了经验。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实践,先进的安全管理思想和系统化的新型管理机制在各级人员和安全管理工作中基本建立,并随着体系的深入、持续运行逐步体现出其科学性、先进性和实效性。
具体体现在:过去安全管理工作中重结果管理、轻预防控制的传统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使各类事故的超前控制得以真正执行和落实,最大限度地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实现了对危险点、危险源的可控在控,并且使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降至最低。
PDCA循环程式实现了安全生产全过程的闭环式管理,为安全生产工作从单一的经验型管理向全面的、系统的制度化管理转变提供了保证和空间。事实证明,经验型管理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虽然能够发挥一定作用,收到一定效果,但是按照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要求,已经不能适应安全工作实际需要和现代化企业安全管理的要求。体系实施后,通过安全生产的计划、实施、查找与改进等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达到了安全管理标准和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改进的要求。
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得到有效加强,充分体现了安全为经济效益服务的管理理念。安全管理与生产技术管理在体系中有机结合,从组织整体出发,安全生产的过程管理得到切实理顺和加强,实现了安全与生产的协调统一和相互支持,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安全是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降低风险,《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在控制人身、电网、设备事故,降低各类风险方面形成了制度化、系统化、人性化的管理机制,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安全生产为经济效益服务的宗旨。各级人员安全职责和生产分工的进一步明确为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保证,在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建立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系统的安全管理机制,初步形成了“以人为本”、人人参与的安全生产局面。特别是促进各级人员安全职责的落实和强化小型、分散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方面效果尤为显著,过去一些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的生产班组通过体系的有效运作,安全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实施后,其科学性、先进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但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各部门、各方面、各级人员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目前供电企业尚未建立“三标一体”式管理机制的客观形势下,《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实施由于缺少其它体系的有力支持,系统化管理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局限,这一点还需要我们在体系运行实践中做更多的努力和探索。现代化的企业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还仅仅是我们对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式的初步尝试和探索。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全面推进安全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三个转变”,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稳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上一篇: 超临界机组控制的综述
下一篇: 如何做好地区调度系统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