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一过,各地化工企业纷纷掀起检修热潮。然而,在走访中却了解到,本来是为了保障安全生产而进行的检修过程中却“危机四伏”。对此,专家提醒广大化工企业,要保证安全管理措施执行到位。
8月12日,江苏某化工公司动力厂大修,根据检修计划下达了3号工作票,除312号开关外,对其余开关进行清擦处理。分管负责人对操作人员进行了工作及安全事项交待后,随即离开现场。工作安排时一位员工不在现场,回来后看到别人在清擦开关,自己也跟着干起来。而就在该员工清擦312号开关时,不幸触电,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分析认为:该员工在不了解工作要求情况下,且未按规定验电确认便盲目操作;带电的312号开关未悬挂带电警示标志和放置隔离护栏;作业现场安全监护人员参与维修,监护不力、相互协调不够。
显然,此例事故有操作人员的过失,也与该企业安全措施不到位有关。如果严格按照企业《电器操作规程》执行,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据江苏利民化工有限公司安全科长庄文栋介绍,化工企业在检修作业中容易发生的事故主要有:各类高低压触电、釜罐内维修的中毒窒息、高处作业坠落、各种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物体跌落打击、阀体管道内物料灼烫喷溅等。“根据我们的经验,化工企业近2成事故发生在检修期。”庄文栋说。
一家近年来曾发生数起检修事故的大型国企分管安全的副总告诉记者,现在企业安排检修的时间很尴尬:市场行情低迷时,一般企业的财务状况就不理想,资金也比较紧张,拿不出多余的钱来搞维修;行情好的时候往往都是满负荷运转,舍不得停下来检修。因此,若干时间之后,设备实在不行了,才不得不被迫停车;或者为了赶检修进度,在没有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加班加点大搞疲劳战。“应当承认,现在许多化工企业的周期性大检修实际上比计划经济时期做得都差。”他坦率地说。
从企业事故的事后分析看,一些企业员工的安全防范知识依然匮乏,所谓“应知应会”落实得还很不够,致使员工在检修中一旦碰到紧急情况,往往不知如何处理。苏北某磷酸盐生产企业检修期间,在吊装一个塑料材质的磷酸计量罐时,检修工主观判断罐体不重,便用麻绳进行起吊作业。当罐体即将就位时,绳索突然断裂,罐体立即向一旁倾覆,一操作工躲闪不及被罐体砸中,当场死亡。探究事故原因,操作工犯了主观想象错误,属严重违章作业,严重违反了《厂区吊装作业操作规程》,使用本不该使用的麻绳起吊设备。同时,该起吊作业也没有按规定办理吊装作业证,施工现场没有必要的安全监护人员,起吊前没有对起吊器具进行严格检查。
在采访中发现,现在许多化工企业员工对有关安全法规掌握不够,同时对本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性质的了解也不够,一旦遇到意外情况,便不知所措。有的发现危险苗头不知避险,反而酿成更大的灾难和损失。例如,江苏某消毒剂生产企业在一次检修中,员工在清理1号氯化釜时,发现釜内有一段塑料管,便武断决定自己下釜去取。由于釜内有残留氯气,该员工随即中毒倒在釜内。另一员工见状急忙下釜救人,很快也中毒倒在釜内。随后,当其他人发现后,戴上防毒面具下釜进行抢救,两名员工终被救出。但经送医院抢救无效,两员工死亡。
此事故说明,这两位员工不清楚釜内操作的相关规定,进入容器前没有按规定采取置换、排气、通风等措施,也没有落实其他安全保护措施,导致釜内残留余料对人体造成伤害。显然,这暴露出这家企业事先并没有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
化工企业检修事故频发,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笔者认为,化工企业检修事故多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为了抢检修工期进度,忽视安全防备细节,误操作增多;其次是检修期间有许多非专业员工参与,由于他们缺乏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安全防范技能,容易在检修施工中造成误伤。为此,他强调,化工企业在大修、检修中要同正常生产一样,时刻保持“安全第一”的警惕性,保证各项安全措施执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