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8岁的谢先生40年前从湖南来到新疆支边,一直在企业做财会工作,近年为感觉胸闷气短,经X线胸片诊断鉴定证实,他已经得了II期尘肺病。日前,新疆医学大学教授吴继尧在21世纪环境与发展对健康影响学术研讨会上报告说,该校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像谢先生这样的非职业性尘肺病患者,在新疆部分地区居住30年以上的居民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这项调查以南疆的且末和北疆的精河两个县作为环境流行病学调查对象。且末县属大陆荒漠气候,每年8级以上大风天气最高达37天,风暴过后为静风,浮尘天气每年有100天左右,此时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高达35.7毫克/立方米和31.87毫克/立方米,超过正常天气几十倍。精河县西北方是著名的阿拉山区,北邻艾比湖。由于湖水的强烈蒸发和人为的截流、毁林垦荒,湖面积已从原来的3000平方公里缩小到500~710平方公里,频繁的大风对干裂的湖底产生风蚀,形成沙暴,使该县的浮沉天气由20世纪60年代的0.6天,70年代的7.6天,80年代的50.8天发展到1997年的106天。浮尘天气时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是平时的80倍,二氧化硅含量也达到11%。
调查人员分别在且末、精河两县以随机方式调查了242人和186人,被调查对象为在当地生活了30年以上的农民和城镇职工,且均排除了粉尘职业接触史。结果显示,两县分别查出40岁以上非职业接触尘肺病患者29人和13人,各占被调查40岁以上对象的14%和6.7%。其中I期32人,II期6人,III期4人。并且调查结果显示,随年龄增大,风沙尘肺罹患率呈增高的趋势。
吴教授指出,因这些尘肺病患者与职业危害无关,而与所生活的扬沙浮尘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将这种病例称为风沙尘肺。每年有100天生活在沙尘天气中所受到的危险无异于全年从事粉尘作业。他说,新疆有61%的市县内有沙漠,有的地区全年风沙天气高达200多天。此时,甘肃、内蒙古、陕西等部分地区也受到沙尘和荒漠的严重污染,当地居民同样存在罹患风沙尘肺的危险性,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