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途径有呼吸道(吸入)、消化道(经口摄入)、皮肤(吸收),还有皮下、肌肉、静脉注射以及粘膜等其他特殊途径。毒物吸收速度最快是静脉注射,依次为呼吸道、经口、皮肤吸收。在工业生产中,有毒化学品的危害途径最主要是呼吸道,其次为皮肤,而经消化道、粘膜等其他途径较罕见。
1、经呼吸道进入
这是最主要、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在生产过程中,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等不同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的毒物随时可被吸入呼吸道。
毒物能否随吸入的空气进入肺泡,并被肺泡吸收,与毒物的粒子大小及水溶性有很大的关系:当毒物呈气体、蒸气、烟等形态时,由于粒子很小,一般在3微米以下,故易于到达肺泡。而那些大于5微米以上的雾和粉尘,在进入呼吸道时,绝大部分被鼻腔和上呼吸道所阻留,且通过呼吸道时,易被上呼吸道的粘液所溶解而不易到达肺泡;但在浓度高等特殊情况下,仍有部分可到达肺泡。当毒物到达肺泡后,水溶性大的毒物,经肺泡吸收的速度就快些;同样,粒子小的毒物,因较易溶解,经肺泡吸收也较快。
毒物被肺泡吸收后,不经肝脏的解毒作用而直接进入血循环,分布到全身,产生毒作用,所以有更大的危险性。
2、经皮肤进入
皮肤吸收毒物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即通过表皮屏障及通过毛囊进入,在个别情况下,也可通过汗腺导管进入。
由于表皮角质层下的表皮细胞膜富有磷脂,故对非脂溶性物质具有屏障作用,表皮与真皮连接处的基膜也有类似作用。脂溶性物质虽能透过此屏障,但除非同时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否则也不易被血液所吸收。
毒物经皮肤进入机体的第二条途径是绕过表皮屏障,通过毛囊直接透过皮脂腺细胞和毛囊壁进入真皮乳头毛细管而被血液吸收。
有些毒物,能同时经表皮和毛囊进入皮肤。
毒物经皮肤吸收的数量和速度,除了与它的脂溶性、水溶性、浓度和皮肤的接触面积等有关外,还与外界的气温、气湿等条件有关。
经皮肤侵入的毒物,吸收后也不经肝脏的解毒作用,而直接随血循环分布全身。
3、经消化道进入
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单纯从消化道吸收而引起中毒的情况比较少见。多由不良卫生习惯造成误食,如在生产环境中进食或饮水则可导致误食;或毒物由呼吸道侵入人体,一部分沾附在鼻咽部混于其分泌物中,无意被吞入。毒物进入消化道后,大多随粪便排出,其中一部分在小肠内被吸收,经肝脏解毒转化后被排出,只有一小部分进入血液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