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过对电力事故通报的分析和实际调查,指出了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学习流于形式、安全职责模糊不清等几个不良现象,描述了这些现象的具体表现,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危害,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 安全生产;不良现象;原因;危害
几年来,电力安全生产总体形势比较平稳,但在个别地区和单位因违章造成的人身伤害,却有上升趋势,有的甚至连续发生,教训惨痛。笔者通过对电力事故通报的分析和实际调查,对影响安全生产的几个不良现象做简要分析。
1 安全学习流于形式
这些年,安全生产管理不能说不严格,但在一些单位安全管理流于形式的现象还是存在,有的甚至到了见怪不怪的地步。就拿班组的安全学习来说,相关部门把职工的发言记录以及记录字迹是否工整作为检查的主要内容之一,并把这些作为评选“一流班组”的重要条件。通过对某电厂的调查发现,从创“一流班组”那时起,至少有50%的班组专门有人编写发言记录。对于安全学习,特别是发生人身伤亡的事故通报,大家都比较重视,学习也比较认真。但好多情况下,只当作一件新闻,听过了就完,有时,上面要求紧了,职工就抱着应付差使的心理表个态,然后由专人整理,实质是为每个人编一段。这么多年,几乎千篇一律。
1.1 产生的原因
1.1.1 过于倾向经济奖罚
大多数单位都是把评比先进与经济考核结合在一起,如果两者的关系把握不好,就会带来负面影响。不写或写不好安全记录,就会挨批评,甚至被处罚;相反,写好了,再加上其它的条件就能评上先进。前有奖励诱惑,后有惩罚堵截,等于“逼”着班组做假。
1.1.2 管理人员得过且过
其实,检查人员对上述造假现象心知肚明,但长期以来就这样延续下来了,厂里这样检查,上级联查也这样要求。大家几乎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就是没有人来打破这个局面、改变这种现状,关键还是管理者没有真正重视。
1.1.3 学习方式古板,没有吸引力
现在很多单位的安全日学习,仍然停留在班长读《通报》、职工谈体会、领导提要求的状态中。这种学习方法针对性不强,形式比较老套,不能真正入髓入脑,效果并不明显。
1.1.4 班组学习负担过重
调查发现,要求班组开展的各种学习太多。安全学习、政治学习、技术问答、民主生活会等等,厂里、公司、车间层层布置,哪一级的要求都得执行,使班组应接不暇。所以,好多情况下是穷于应付,而职工真正静下心来用于安全学习的时间并不多。
1.2 带来的危害
1.2.1 在职工中造成一种虚夸的不良现象
如果这种华而不实的学习与检查方法长期得不到改变,就会在职工中形成一种造假的风气,使本来很严肃的学习,搞得很庸俗,最终是自欺欺人。
1.2.2 使职工对安全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目前,一提起安全学习,一部分职工马上产生抵触情绪。他们宁愿去现场干活,也不愿意参加安全学习。对形式多于内容的学习方式很是反感。
1.2.3 职工对管理人员产生逆反心理
由于个别管理人员对工作不负责任,安全检查走过场,致使部分职工错误地认为管理人员就是没事找事的一群人,对他们没有好感,甚至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中去。
1.3 解决的办法
1.3.1 深入实际,倾听职工的声音
管理人员要端正态度,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认真听取职工的意见。只要抱着诚恳、体贴、关心的态度,就一定能听到职工发自心底的声音。有时职工的话可能刺耳一些,但相关部门要是经常听听这些话,再做一些冷静分析,这对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会大有裨益。
1.3.2 各级领导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
发现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要雷厉风行,发现苗头即刻制止。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生产秩序,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开展标准化作业。坚决杜绝无票作业,杜绝误操作。如此,安全生产“不断抓、抓不断”的怪现象就会有所改变。
1.3.3 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激活安全学习
现在各个发电厂基本上都建起了局域网,要通过现代化手段,使职工安全学习的内容丰富起来。充分利用声像技术,把集团公司内部或本企业发生的不安全现象,通过电视短剧的方式,对照安全作业规程,分析事故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把短剧编成开放性的结尾,让职工想象补充、展开讨论。
1.3.4 注意保留实物资料,建立安全教育基地
各单位都会产生一些实物教育资料,比如,挡住高空落物救了一条人命的安全帽;清扫设备时不执行《安全作业规程》,绞入设备里的棉丝;不遵守检修工艺导致损坏的工具或设备,等等。有关部门要注意收集、整理这些资料,建立安全教育基地,通过这些实物资料进行教育,职工就更容易接受。
2 安全职责模糊不清
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包含2个体系。一是安全保证体系,它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有日常安全管理和完成具体安全工作的职责,各级行政第一负责人是本单位本部门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二是安全监督体系,它负有监督、检查职责,行使这一职责的是企业的安监部门和各级安全员。
就这2个体系进行随机提问的结果是,80%的职工不知道企业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是什么;70%的职工认为安全管理是安监处或安全员的事。
职工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不清楚,作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管理者对自己的职责同样模糊不清,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生产上,顾不上安全工作。而部分安全员把安全管理工作又看得很简单,虽然平时也知道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但真正运作的时候,还是认为抓安全就是罚人的工作,只要敢罚,就能做好工作。
2.1 产生的原因
2.1.1 有关部门忽视对企业安全体系的宣传
一般电力企业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比较重视,却很少向职工介绍企业安全管理系统以及所担负的职责,甚至一些领导对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各自的安全职责都不是很清楚,因而不能从宏观上把握安全体系两方面的关系;另一方面,职工也缺乏主动了解这些体系职责的意识,认为只要工作安全,由谁负责都无所谓,等出了问题,也没人去找这方面的原因。
2.1.2 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不足
部分职工根本就没有把安全工作看作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工作。调查显示,对安全员岗位的认识普遍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这是个养老的岗位。某厂专职安全员70%是50岁左右的老同志,他们大都是初中文化,个别人还达不到初中水平,有的连安全工作总结都不会写,更不用说组织安全大检查、制定安全措施、引进现代化安全管理方法了。
2.1.3 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根深蒂固
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职工认为,生产任务紧急时,按安全操作规程去做,工期不允许,再加上领导又在催,所以,只好违章作业,这是把安全措施和实际工作对立起来。由于这样做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发生问题,所以领导或安全管理者也就默许,职工也就习以为常。
2.2 带来的危害
2.2.1 责任不清,工作推诿、扯皮
安全职责不清楚,势必导致工作界面不清楚,从而使安全措施和安全责任得不到真正贯彻落实。不出问题则已,一出问题,就会相互推诿、指责,推卸责任,贻误工作。
2.2.2 工作随意,作风浮躁
从调查情况看,部分人员之所以强调安全措施无法做,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事先没有认真进行危险点分析,没有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的原则。由于开工前准备不充分,导致工作被动,特别是在工期紧张时,安全措施就没有了保证。这种习惯养成了,在工作上就表现为随意性大,作风不扎实,不严谨。
2.2.3 为事故发生积累了能量
由于安全管理工作得不到足够重视,不注意提高安全员的素质,使违章行为得不到有效扼制。处理违章现象时,不执行“四不放过”原则,而是考虑企业的一时利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越是这样,职工对安全管理越没有足够的认识,就会形成“三违”现象屡见不鲜,“两票三制”流于形式的局面,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为酿成大患积聚了能量。 2.3 解决的方法
2.3.1 明确安全生产两个体系的职责
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安全监督规定》,界定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的职责。安全保证体系必须发挥安全生产的主导作用,组织做好安全生产的日常例行工作,做到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作业,及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安全监督体系的工作重心应放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监督问题的整改方面来,促使安全生产形成“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的良好局面。
2.3.2 坚持安全生产“五同时”
重视生产本身不是错,只是不要忘记: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同时也是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工作规定》中明确要求安全生产“五同时”,即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生产工作时,要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安全工作。
2.3.3 建立严格的生产指挥程序
杜绝越级指挥、违章指挥。抓好班组建设,尤其是基层安全员队伍的建设,提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按规定开展好安全日活动,提高班前会、班后会的针对性,充分认识违章作业的危害;组织实施《反违章行动计划》,通过“四级控制”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杜绝人员责任事故的发生。
上一篇: 几个安全理论与电力生产安全
下一篇: 严防氢爆炸事故发生